May Lin
4 min readMar 23, 2019

誰說美妝就是膚淺?資訊來源導向探討,讓異男也了解背後資本現場!(一):前言與社群軟體(網美)

前言:

這標題真的是反串,很母湯我也覺得很抱歉,可以先看(二)媒體公司主導那就可以懂這個梗。簡單講,有些美妝資訊標題就是長這種形式,而這篇想要探討的就是我所接觸到的台灣美妝資訊概況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Hmm先說我不論是在美妝或是社會研究上都不是甚麼專家,但畢竟也是投資了很多時間和視力(以及熱情)在資訊的接收,想說在決定要收手一陣子前紀錄分享一下這個可能真的要在裡面泡一陣子花一些時間的人才會知道/體認到的事─簡單講,如果你看了覺得「不是本來就這樣嗎」,恭喜你/妳應該也是我的同溫層aka花很多時間滑手機接收娛樂消費資訊的無聊人。

台灣美妝資訊主要管道(以自身經驗出發)

1.社群網體(網美)

介紹─

好多帳號可以追蹤,特別是伴隨著授袍/畢業典禮的年紀,很容易會覺得不行啊該來研究一下─別小看會化妝的人,真的不是花錢了事,真的要畫好眼妝以及創造臉部的立體感,牽涉極多。從對刷具材質與力道的了解、對於自身膚色膚質以及長處短處的認知、對於化妝品顏色(眼妝/唇妝/腮紅)以及與衣服的協調性,以及最關鍵的,光影立體感與色階的掌控,這真的是一門學問。也因此就會需要專人的影片教學,故很多美妝YouTuber就這樣誕生了。

從YouTube教學影片紅了之後,這個YouTuber便成為一個品牌,經營起自己的風格和社群軟體,提升和粉絲的互動與生活風格的表現。同時也會發現蠻多YouTuber也蠻喜歡錄Vlog,提升個性的立體度以及生活風格更具體的展現,美妝從一個技術變成生活品質呵護自己的一部分。從美妝到與美妝密切關連的保養,再到與美妝搭配的服飾飾品等,成為像我這樣無聊或是很想買東西、想看穿搭想看最近有甚麼好吃的會想參考的對象,於是按下追蹤按鍵,自動化以後的訊息接收。

優點─

我真的很愛各式唇膏嘴巴試色、眼妝教學等,但也有漸漸發現怎麼我追蹤的有大概十幾個的帳號,很常在一周內分享同樣產品的試色。其實這些美妝專家也不諱言廠商贊助的部分,有些我覺得處理得比較好的會特別標註哪些是自己買的哪些是贊助品。我覺得也沒有甚麼不好,畢竟有個我信任覺得厲害的美妝專家走在我去買美妝品的前面報導前方的風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感覺可以少花一些冤枉錢(吧)。

缺點─

只是美妝產品的推陳出新我覺得應該也符合衣服所謂的「快時尚」定義,去年流行霧面今年流行鏡面、冬天流行中藥色夏天要變珊瑚色(現在是奶茶色),像我就比較想要買到適合我自己不用跟上流行的基本款們─像是衣服界裡的素踢、橫條紋和牛仔褲。可是我又沒什麼理智─美妝專家怎麼擦甚麼都好美(他有素顏過,是真的很會畫)。

另一個問題是像是上面有提到現在的分享很多變成廠商商品的介紹會,推陳出新是好的,可是卻很容易像台灣媒體一樣一窩蜂熱後沒有後續報導…當然不是每個啦,只是說在比例上像是教學影片或是美妝心得分享以新品為主的較多,我認為在潛意識裡會讓像我這種人喜新厭舊,覺得三年前買的東西玩不出新花樣,有點像是找不到符合現今說明書的古早產品般。

偏向社會研究的部分─

*網紅於消費市場的角色

以前的消費市場在宣傳上主要仰賴明星主打以及海報張貼,這些現在當然還是有(網路化也有、你搜過甚麼一直跑出廣告的事情一定也發生過),只是網美成為新的元素,像是「小明星」,不用特別支付他們拍攝代言費但是給予免費產品試用,當作行銷推廣的步驟。

網美和廠商間我想屬於相互依靠的成分居多,而在中國甚至出現培訓網紅的公司,幫他們接案等─有點像比較親民的模特兒軍團。廠商需要網美以及其所經營出的粉絲來推廣其新出的產品的能見度,畢竟現在品牌越來越多、產品越來越多,需要使其得以在消費者腦中植下好印象以及除了明星有超專業團隊下拍攝的照片外,較為日常一點的表現。網美則需要廠商的關注和贊助才更有內容可以經營,有直擊甚麼甚麼的影片可以拍,有新的MOTD(Makeup of the day)可以分享,才得以穩固原先的粉絲並有更多能見度吸引新的粉絲。

簡述:能見度的重要性提高,網美成為新型偶像,和廠商互相合作才得以增加雙方能見度。